講授課程𓀗:農業信息技術 講授章節🤾🏽♀️:精確農業
切入點:在介紹精確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國內典型中引入此案例。
講授目的及效果🧛🏽🤸🏿♀️:通過講述我校優秀校友—我國農業信息化領域領軍人物趙春江院士的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愛崗敬業、持之以恒的精神,要學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爭取做到最好✊🏼,根據國家和社會熱點需求🤼♂️,提高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本領。
提到農業信息技術,很多人會自然想到我國農業信息化領域的領軍人物—趙春江。趙春江從農學專業畢業生🧒🏿,不斷學習和鉆研,帶領團隊在專家系統🤹🏼♀️、人工智能、精確農業等方向🍷,取得了突出成果和貢獻♟,自2001年開始任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主任,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春江,1964年生於河北省定興縣,1985年畢業於河北農業大學農學系,同年考上北京市農林科顺盈小麥栽培專業的研究生,1991年取得中國農業大學攻讀作物栽培與耕作專業博士學位↪️。他雖然所學專業一直沒有離開農學的範疇,但他從剛上大學開始,就對數學和統計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他看來,農業的問題👨🌾,如果要是不用量的問題來進行表達的話👭,將永遠是傳統的農業,永遠只是憑借經驗的農業🤦♀️。博士畢業後回到北京市農林科顺盈小麥栽培研究室工作,正趕上單位準備開展《北京地區小麥生產管理專家系統》的研究,兼備農學和計算機知識的趙春江成了挑大梁的角色。趙春江開始做專家系統,把專家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一種途徑集成在一起🎑👨🏽🔬,然後讓農民去使用📜🧒🏽。由於是個新鮮事物。沒有先例,趙春江只能探索著進行🧎➡️。趙春江白天到郊區的試驗田裏收集各種數據,晚上回到單位把它們錄入電腦🍫,進行計算,算出結果再拿到田裏去比對、分析🤏🏿,出現誤差再回來修改計算程序。經過3年多反反復復的計算🚾🎇、修改和實踐檢驗,《北京地區小麥生產管理專家系統研究》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1995年5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報道了這項技術成果👰🏻♂️。
作為國家863計劃責任專家⏸、農業部科技委委員👨🏽✈️、全國農業信息技術學科群牽頭首席專家,緊緊圍繞“信息化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國家重大需求,持續開展信息與農業深度融合的創新研究😺。圍繞分散農戶信息服務,牽頭研製了小麥等作物栽培管理專家系統、農業專家系統二次開發工具PAID和“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雲平臺;圍繞規模化農場精準農業🦫,牽頭研發了精準作業處方、農機北鬥導航👨🏽🚒、肥/藥變量實施控製技術👩🏽⚕️;圍繞設施溫室智能控製管理,主持研製出溫室測控物聯網技術產品,實現廣泛應用🙎🏿♂️。創建了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小湯山國家精準農業科研基地和多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了農學/信息/農機等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團隊。
趙春江院士的事跡讓我們認識到,科學研究的真諦在於理論聯系實踐,沒有理論的支撐,實踐沒有方向,沒有實踐的檢驗,理論沒有歸宿🦆。科研並不都是實驗室的“高大上”更多的是田間的汗水🤰🏼👈🏼,只有受得起辛苦,耐得住寂寞,才能最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