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授課程:農村發展學 講授章節🌚:農村產業與農村發展
切入點:在講到農村產業在農村發展模式的分類時,講到“高校與科研院所幫扶模式”時引入此案例👩🏻🦰。
講授目的及效果:通過講述我校幫扶蔡西村的案例,既讓學生了解我校師生員工利用農業科技幫扶典型貧困村-蔡西村的發展歷史🌧,也有助於學生通過該案例掌握和理解農村產業發展在農村發展中的路徑和作用🥶。
蔡西村位於河北省獻縣西部,村莊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1000米,全村2300多人,600 戶左右,分布在8個村民小組,人口均為漢族,95%以上的村民姓蔡🧖🏿♀️🧝🏽。耕地 4878 畝👨🏿💼,人均耕地面積 1.3畝👱🏽,蔡西村雖地處華北平原腹地,但土壤不肥沃🤹♂️🔸,耕地由膠質地和沙質地組成,還有部分鹽堿地🩸,自古就有“南北大沙漠,東西大鹽堿”之稱🙋🏿。從1995年到1997年的3年間🥬,幹群關系緊張,村組織癱瘓🧑🏽🏭,村民曾集資到北京上訪,農民未交一粒公糧👨🏼🌾,經濟發展嚴重倒退🚞。
1998年4月🏩🥟,河北農大到該村開展科教興村試點工作,專家熱心向農民傳授先進技術,建立科技服務協會,幫助農民引進了3.5萬公斤小麥良種、利用村內兔子不拉屎的沙荒地新建起200個伊麗沙白甜瓜大棚🪓,開始瓜菜倒茬種,因種瓜帶動了設施蔬菜,第二年,全村就人均增收350元。2000年以來,村裏在農大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新栽紅地球葡萄15000株,開發荒地1000畝,種植牧草發展養殖業,僅大棚香瓜生產就為該村人均年增收1000元。村裏再沒有人去上訪告狀,上訪村變成了致富村。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村民選出了自己的村委會,建立了黨支部,開辦了各種培訓班🧙🏻,使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全村從此出現了安定團結✍️,經濟發展的祥和局面。蔡西村的大棚種植引發了群體效應,鄰村的蔡東、西蔡、彭家村、楊家村、西城村,不斷發展大棚種植🧞♂️,均取得較好的收益。
蔡西人在改革路上大踏步前進,充分體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達到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學性和先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