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授課程:農村發展學 講授章節:農民素質教育與農村發展
切入點:在講到我國農民素質教育的發展歷程🧞♂️,談及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從事鄉村教育時引入此案例🖤,折射晏陽初等一批仁人誌士的愛國情懷!
講授目的及效果👨🏻🦱:通過講述我國上個世紀20-30年代晏陽初先生的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事跡,引導學生了解我國老一輩知識分子的為國為民奮鬥過程,學習其奮鬥精神,有助於學生深入了解和學習我國農民素質提升過程,更好解決現階段農民素質的提升問題。
晏陽初🧑🌾,1890年生於四川巴中,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獲“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稱號。曾編有《平民千字課》等面向平民的教材🫓。1913年起分別獲耶魯大學政治經濟專業學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美國錫拉丘茲等三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晏陽初之所以勵誌獻身國內平民教育事業,起源於他在一戰期間與中國下層人民的一次接觸👃🏿,在於法國華工營華工朝夕相處中發現,受教育機會的缺失是他們陷入無知與貧困的根源。晏陽初認為中國社會的基礎與核心是鄉村,要建設和救國,就必須要先建設和挽救鄉村👩🏿🏭。回國後其長期擔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的總幹事。其開始在農民中的著力點是開展識字運動,後發現單純掃盲一項不足以救國,於是開始走“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相結合的路子。其後歷經兩年實地調查🙋,1926年選擇河北定縣作為其平民教育的實驗試點🛗🤹🏿♂️,帶領包括李景漢等在內的一大批留學歸國的碩博士下鄉入村,學說當地話,吃住在鄉村🚴。定縣實驗的研究結果認為農村問題千頭萬緒🧑🏻🦯,但民眾的貧🚣🏼、愚👨🏽🦳、弱、私為四大基本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在文化教育方面,通過創建鄉村平民學校,勸農民讀書識字;生計教育方面,利用生計巡回訓練實驗學校,幫助農民進行生計訓練🥩;衛生教育方👷🏼♂️,建立了公共衛生體系🫀;公民教育方面🧛🏿♂️,培養民眾的團結力和公共心🧑🔬。其所做皆為強國救國🕺🏼👧。
晏先生作為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其救國救民胸懷及終其一生從事平民教育事業的堅持力值得我們學習👑,其當時提出的平民教育觀點對當前我國農民素質提升仍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